期刊详情 - 《百年潮》2024年12期
过往期刊
X
2025年
2025年09期
2025年08期
2025年07期
2025年06期
2025年05期
2025年04期
2025年03期
2025年02期
2025年01期
2024年
2024年12期
2024年11期
2024年10期
2024年09期
2024年08期
2024年07期
2024年06期
2024年05期
2024年04期
2024年03期
2024年02期
2024年01期
2023年
2023年12期
2023年11期
2023年10期
2023年09期
2023年08期
2023年07期
2023年06期
2023年05期
2023年04期
2023年03期
2023年02期
2023年01期
返回
期刊
百年潮
2024年12期
本刊二维码
文本阅读
原貌阅读
过往期刊
2024年12期
2024年11期
2024年10期
2024年9期
2024年8期
2024年7期
2024年6期
2024年5期
2024年4期
2024年3期
2024年2期
2024年1期
期刊目录
新中国 75年的历史启迪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新中国75年的历史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为我们在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深刻历史启迪。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新中国75年的历史启迪
壁立千仞 丰碑长存
2024年12月21日,是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乔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回顾乔石同志奋斗的一生,他崇高的思想品德、为党和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仍然历历在目,被人民永远铭记在心。 一 乔石同志是在1993年3月就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之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经过一番政治动荡,社会上各种观点和势力在争论、角逐。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天的南方谈话石破天惊,在
改革开放新时期乔石同志对法制工作的探索
乔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党和国家政治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提上了重要日程。从1985年至1998年,乔石同志历任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纪委书记、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重要职务,分管政法、纪检、立法等工作,涉及法制的方方面面。如何根据中央的部署,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法制工作上来,是法制部门的重要任务。面对纷
邓小平在河南的红色足迹
一代伟人邓小平在中原大地上度过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军事生涯,他曾回忆说,“在我一生中,最高兴的是解放战争的三年”。新中国成立后,对于当年曾经征战过的这块热土,邓小平给予了高度关注。梳理邓小平在河南的红色足迹,对于深刻了解党在河南的奋斗历程、理解邓小平的思想和性格特点有着重要意义。 一、依托太行,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邓小平受中共中央的派遣来到晋冀豫根据地,先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政
王震在红星垦殖场
提起王震与农垦事业,人们可能会想到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屯垦新疆、开发北大荒、开辟海南橡胶试验田……在王震心里,还有一个他晚年长期牵挂、被他视为“第二故乡”的地方—江西抚州红星垦殖场。1992年9月28日,王震给红星的信中写道:“我永远难以忘怀我们相处的日日夜夜,时刻惦念着我的第二故乡—红星。” “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做官当老爷” 王震是开国上将,担任过新中国首任农垦部长等重要职位。
1949年西苑阅兵
1949年3月25日,为了庆祝中共中央、解放军总部进驻古都北平,在西苑机场(又称“西郊机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此次阅兵活动正值全国革命即将迎来胜利的重要时刻,在中共中央的周密部署与统筹安排下,北平市委进行了细致的筹备工作,驻平部队也积极投入到受阅行动中。 西苑阅兵的背景 1949年3月14日,周恩来在和杨尚昆的谈话中指出:“书记处大致已决定于本月底去平,因在平谈判可以增加政治的声威。为给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一支队的筹建
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确立了以战备为中心的国家建设大战略,大规模三线建设工程在中西部地区展开。为配合三线建设将大批国防工业项目向中西部转移,解决地方施工队伍家属拖累较大、跨区调动困难等矛盾,中央决定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这一特殊兵种于1966年成立,1984年撤编,存续期间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基建工程兵的创建背景 三线建设是在中国中西部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
北京建国饭店建设始末
作为中国第一家经中央批准的中外合资的酒店和第一家直接引进国际化经营管理的酒店,建国饭店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旅游饭店筹建背景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逐步打开,来京的国外和港澳台地区游客急剧增加。1976年,北京接待外来旅游者1万多人次,之后连年大幅增长,1980年达到28.6万人次。而与之相伴随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住宿接待能力非常有限,涉外饭店大都功能单一、设施陈旧,只能为客人提
廖仲恺与黄埔军校的创建
廖仲恺 2024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暨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4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黄埔军校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产物,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队干部的学校。同时嘱咐黄埔军校同学会要牢记建会宗旨和政治使命,继续弘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希望广大海内外黄埔同学及其亲属不忘先辈遗志,勇担时代重任,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贡献。 黄埔军校是第
钱学森与杭州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他为中国科学技术特别是火箭导弹、航天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杭州是钱学森的家乡,见证了钱学森的成长历程。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在上海出生,1913年随父母回杭,居住一年;大学期间每逢寒暑假钱学森都会回杭,其间因患伤寒在杭休养一年;1935年赴美留学前,钱学森在杭州笕桥飞机制造厂实习4个月;1947年钱学森回国探亲,来杭看望师友;1955
我与陈翰笙交往二三事
年轻时的陈翰笙 在我眼中,陈翰笙是一位伟大而可爱的老头。他有79年的革命经历,而其中长达25年是从事地下工作的。引导他走上革命道路的是李大钊。直到1959年,他才公开了中共党员的身份。他童心未泯,88岁时硬说自己28岁,90岁时说自己刚9岁,活了107岁又3天,2004年他逝世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都以不同方式表示了哀悼。胡耀邦称他“是个好老头”。 陈翰笙老有教无类。刘少奇、陈云、宋任穷、童大
回忆王力先生
我考上北大后,第一次见到王力先生是在中文系为我们五九级新生举行的迎新会上。他当时已经是中文系副主任,代表系里致欢迎词。那时他60来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讲话声音较细,语速较慢但很清晰,标准的北京话,听不出多少南方口音。讲话的全部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先生当时引用的一句古文至今仍没有忘记。我记得他说:当年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们从朝门鱼贯而入的时候,高兴地说:天下英雄(才)尽入我彀中矣。我当时不甚明了这
为弘扬民族艺术奋斗奉献一生的梅兰芳
在我国京剧发展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他们为京剧和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梅兰芳就是其中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传统京剧艺术,开创了技艺高超、底蕴深厚的梅派艺术。他热爱以京剧为代表的民族戏曲艺术,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付出了大量心血。他深受传统文化中爱国思想的影响,在民族危难之际敢于担当、坚持抗争,在新中国成立后追求进步,坚持艺术为人民服务。他把京剧艺术推向世界舞台,让世界真正了解
萧军到北京市文物调查组工作的前前后后
萧军是“东北作家群”中的重要革命作家之一,是鲁迅非常器重的弟子,他一生坎坷,波折不断。1951年,萧军来到北京,经彭真介绍,1952年到北京市文物调查组工作。从1952年到1954年,虽然只有短短两年时间,但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有特殊的意义。 萧军进入文物组工作的缘起 萧军为何来到北京?为何进入文物组工作?这还要从20世纪40年代他在东北的经历说起。 1946年,萧军自河北张家口至黑龙江哈尔滨
杨凤田突破空中加油技术
杨凤田,1941年生,飞机总体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曾担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先后参加过12种歼击机的方案设计,担任过6种型号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在我国航空研制史上创造了多项“第一”。其中空中加油技术为我国首创,填补了我国航空技术的空白。 199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阅兵的空中梯队中,轰油-6加油机和歼-8Ⅱ受油机编队
呕心沥血 皇皇巨著
《中国共产党编年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下简称《编年史》)的编写出版,是党中央交办的重大任务,是几代党史和文献人的祈盼,是新一代党史和文献工作者在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努力拼搏、奋发进取的最新成果,是为新时代党的事业作出的一份重要贡献。全书29卷、900多万字,编写工作前后历时15年,可谓是呕心沥血的皇皇巨著。我有幸参与了其中1935年卷、1940年卷的审读工作。窥一斑而见全
一幅波澜壮阔的红色画卷
《中国共产党编年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书影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是一段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壮阔历程,党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最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编年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下简称《编年史》)从1921年至1949年每年1卷,共计29卷,900多万字,生动详尽地书写了中国共产党这段风云激荡的光
“六年孔夫子 七年洋学堂”
“六年孔夫子,七年洋学堂”,这是毛泽东概述自己求学经历的说法。“六年孔夫子”,指的是他1900年至1906年的童蒙听书及私塾读书;“七年洋学堂”,则是他1910年至1918年接受新式教育的经历。 “六年孔夫子”时期,毛泽东读了八处私塾。第一处,1900年7岁,唐家坨外祖家八舅公文玉钦的私塾,与表兄们一起旁听蒙书讲解。第二处,1902年8岁,韶山的南岸私塾,跟随邹春培先生读《三字经》两年。第三处,
尼克松的名片和酒杯
1972年2月,美国第37任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中国。2月21日11时27分,尼克松先生与夫人帕特及随同人员乘坐的“76号精神”号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下榻在钓鱼岛国宾馆。刚吃过午饭,尼克松就接到毛泽东要会见他的消息。本来,按中国当时的惯例,毛泽东一般是在外宾即将离华前一两天才出面会见。显然,毛泽东虽然重病在床,对尼克松访华相当重视,打起精神,整装以待。 下午2时许,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和基辛格博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