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详情 - 《百年潮》2024年4期
过往期刊
X
2025年
2025年09期
2025年08期
2025年07期
2025年06期
2025年05期
2025年04期
2025年03期
2025年02期
2025年01期
2024年
2024年12期
2024年11期
2024年10期
2024年09期
2024年08期
2024年07期
2024年06期
2024年05期
2024年04期
2024年03期
2024年02期
2024年01期
2023年
2023年12期
2023年11期
2023年10期
2023年09期
2023年08期
2023年07期
2023年06期
2023年05期
2023年04期
2023年03期
2023年02期
2023年01期
返回
期刊
百年潮
2024年4期
本刊二维码
文本阅读
原貌阅读
过往期刊
2024年12期
2024年11期
2024年10期
2024年9期
2024年8期
2024年7期
2024年6期
2024年5期
2024年4期
2024年3期
2024年2期
2024年1期
期刊目录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文化立场和实践路径。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破除抽象二元论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其基本思路在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就是破除“传统
邓小平与中苏关系正常化
改善中苏关系,是邓小平在外交领域继调整与日本、美国关系后,做成的又一件大事。中苏关系的改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它不仅为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也为维护国际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开启中苏关系正常化谈判 邓小平与苏联有着很深的渊源。早年,他曾在这个国度留学。1956年至1963年,他曾多次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去莫斯科同苏联共产党
任弼时与红六军团西征
1934年8月,红六军团在任弼时等人的指挥下开始西征。红六军团西征是工农红军打破国民党军“围剿”的重要实践。在领导红六军团西征的过程中,任弼时彰显出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一 湘赣苏区依托罗霄山脉,北接湘鄂赣苏区南连中央苏区,具有拱卫中央苏区的作用。1933年5月,任弼时担任中共湘赣省委书记,负责湘赣地区的日常工作,在湘赣苏区协助萧克、王震等建立了红六军团。 1933年9月,国民党军队对
1951年谢觉哉率团访问南方老革命根据地
谢觉哉(摄于1951年) 1951年夏秋之际,中央人民政府组织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和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分赴各老革命根据地访问。谢觉哉担任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团长。在谢觉哉诞辰140周年之际,谨撰文以纪之。 筹备工作和各分团活动 访问团的主要任务是:传达毛泽东和中央人民政府对老根据地人民的关心,并访问当地的革命烈士家属、革命军人家属、革命残废军人和人民群众,以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生产情
1939年《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出版前后
初到晋察冀边区的聂荣臻 聂荣臻著《抗日模范根据地晋察冀边区》一书,于1939年5月1日,由八路军军政杂志社在延安、重庆两地出版。全书近10万字。毛泽东题写书名并作序,朱德、王稼祥也作序。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公开出版的第一部关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专著,对敌后抗战和全国持久抗战的坚持与发展,影响极大,意义深远。 开辟和发展晋察冀边区 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南下,聂荣臻率一部兵
八路军胶东军区海军支队的发展历程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成立,张爱萍任首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命名典礼上,张爱萍在司令舰上授予各舰艇以中央人民政府、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发的命名状、军旗、舰长旗、舰首旗。 1989年4月17日,中央军委批准确定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成立日期为人民海军成立日。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华东军区海军是我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其实,有一支比华东军区海军诞生还早的
第三次甲子山反顽战役
甲子山区位于滨海区北部,日(照)莒(县)公路以南,是通往日莒公路以北地区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原东北军第五十七军一一一师活动地区。一一一师在抗日爱国进步将领常恩多师长领导下,与我军关系较好,共同团结抗战。后由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阴谋杀害该部三三三旅旅长万毅,迫害该师抗日官兵,常恩多于1942年8月初被迫举义,率大部官兵开赴八路军滨海抗日根据地继续与我军合作抗日。三三一旅旅长孙焕彩组织一部分反动
回忆我的父亲:“红军裁缝”葛接调
葛接调(音“条”),1913年6月出生在江西于都县葛坳乡牛颈村,1928年在家乡担任游击队长,同年参加“桥头暴动”并加入红军。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抗战时期在太行山任八路军总后勤部被装科科长。解放战争时期第一批挺进东北。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被服局局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军需生产部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需部第一副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油料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
九死一生如昨
一个八十七八岁的老人,却要写点七八岁时的故事,勉为其难了。但是只要去想,早期的记忆就像蹦出来一样,愈来愈多,愈来愈清晰。写下来破破暮年孤寂之闷,别无他想。 在沦陷区 我的爸爸在1933年、我的妈妈在193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人在京津唐一带做地下工作驻机关时结婚,生活危险而又清贫。我快要出生了,妈妈还在等待着四处找住院钱的爸爸,找到钱才能到医院待产。我是1936年底出生的,再过半年就爆发了七
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点滴回忆
1953年3月,陈道仪在朝鲜元山 陈道仪,女,四川宜宾人,1930年3月生。1949年12月在重庆入伍,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十一军军政大学短暂学习,同年秋赴贵州剿匪,立二等功。1951年3月赴朝作战,历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十二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宣传队宣传员、师野战医院护理员、师后勤政工室工作员(正排级)、政治部组织科干事(正排级),受师政治部通报表扬。1953年4月参加长春东北干部补习班学习,同年
毛泽东诗词中的闽西岁月与革命情怀
福建是毛泽东曾经工作、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风云突变的1929年开始至长征离开中央苏区,毛泽东先后八次进入福建,在这块红色土地上从事革命实践。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艰难曲折的道路探索当中,在毛泽东波澜壮阔的奋斗人生之中,都具有不同凡响的特殊意义。这也是毛泽东诗词创作的一个高峰期,他先后写下了九首词作,有的写于江西,有的写于福建。其中,《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
方大曾:卢沟桥事变现场报道第一人
方大曾从绥东前线寄给母亲的肖像照,照片上有方大曾本人的亲笔题记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很快,一篇配有多张战地照片的长篇通讯《卢沟桥抗战记》就刊登在《世界知识》杂志上,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抵御外侮的声音全面传递给全世界。这篇珍贵通讯的作者就是卢沟桥事变报道第一人—方大曾。 思想进步的中法大学学生 方大曾,原名方德曾,1912年出生于北京东城协和胡同一个殷实之家